带后座区自动空调的自动恒温空调是带 4 区控制的空调。除了驾驶员侧和前乘客侧的左右分离功能外,通过 FKA 也能在后座区实现左右分离功能。
后座区的左右分离控制决定了有 2 个混合空气风门和 2 个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安装的混合风门驱动装置的命名如下:
后座区左侧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后座区右侧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伺服马达)
电子单元 (带集成式开关电路)
变速箱
壳体
混合空气风门的位置取决于后座区自动空调操作点上所设定的标准温度值。
自动恒温空调(冷暖空调控制单元)的局域互联网总线控制混合风门驱动装置,并负责其供电及接地。
混合风门驱动装置装有一个集成式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具有总线和诊断能力。混合风门驱动装置被控制后,位置信息 (实际位置) 将通过集成式开关电路被反馈至冷暖空调控制单元。
车辆熄火并经过特定的等待时间 (存储在冷暖空调控制单元的存储元件中) 后,混合风门驱动装置将移动到规定的关闭位置。混合风门驱动装置在启动后再次初始化至该关闭位置。
阻塞时关闭
集成式开关电路将根据调整范围内电流消耗的提高来识别混合风门驱动装置的阻塞。集成式开关电路通过 LIN 总线向 IHKA 控制单元发送故障信息。冷暖空调控制单元不再控制损坏的混合风门驱动装置。如果阻塞出现在调整范围以外,则会正确地监测极限位置。
基准运行
混合风门驱动装置无法识别到当前的位置 (实际位置)。混合风门驱动装置始终与混合空气风门的极限位置保持相对运动 (基准点)。混合空气风门的其中一个极限位置 (已关闭或完全打开) 充当参考点。
更换冷暖空调控制单元及电源断路后,将混合空气分配风门置于一个极限位置上。该极限位置的选择标准是保证能以最短的路径达到随后的标准位置。还可以通过诊断系统触发基准运行。
索引 |
说明 |
索引 |
说明 |
---|---|---|---|
1 |
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
2 |
输出端 |
3 |
4 芯插头连接 |
混合空气风门驱动装置通过一个 4 芯插头连接与冷暖空调控制单元连接。
索引 |
说明 |
---|---|
1 |
电子单元 |
2 |
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
线脚布置
线脚 Pin |
说明 |
---|---|
Kl. 31L |
总线端 31L,负荷接地 |
LIN in |
局域互联网总线输入 |
LIN out |
局域互联网总线输出 |
U |
供电电压 |
注意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左侧后座区混合风门驱动装置和右侧后座区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的下列标准值:
参数 |
值 |
---|---|
供电电压 |
12 V |
电压范围 |
8 至 16 伏 |
温度范围 |
-40 至 85 °C |
风门马达通过 LIN 总线与 IHKA 控制单元进行通信。风门马达串联在 LIN 总线上。
冷暖空调中的风门马达都是相同的。其区别在工作过程中仅在于所编程的地址。为每个风门马达分配了一个特定的地址。该地址确定风门马达在系统网络内具体接受哪项功能。例如混合风门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此地址获悉信息已送达 (例如打开风门)。例如冷暖空调控制单元也可以通过该地址得知从哪一个风门发达获得了错误报告。
在开始自动寻址之后,就会将其地址编程给拓扑结构中串联的最后一个风门马达。然后将其地址编程给拓扑结构中倒数第二个风门马达,以此类推,直至设定好所有地址。因此风门发达在电线束中的安装位置决定了将哪一个地址编程给风门马达。
如果是自动分配地址,拓扑结构中的最后一个风门马达没有连接到 IHKA 控制单元的电线束,或未与它建立局域互联网总线连接,则拓扑结构中倒数第二个风门马达将会被错误地识别为拓扑结构的最后一个风门马达。因此将会给该风门马达写入错误的地址。其余步进马达同样也会得到错误的地址。混淆插头之后也会导致错误寻址。
如果已将具有 ”未应答” 故障的多个风门马达记录在故障代码存储器之中,则可能在通过 LIN 总线连接的线路中存在断路。然后就必须查找拓扑结构中第一个所记录的风门马达是否断路(导线,插头,风门马达)。
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左前混合风门驱动装置或右前混合风门驱动装置) 失灵时,预计会出现以下情况:
IHKA 控制单元内出现故障代码存储记录
保留印刷错误、内容疏忽以及技术更改的可能性。